“超单身时代”来临: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提前给晚年找监护人

日期:2025-08-13 17:07:35 / 人气:7



在“超单身时代”悄然来临的当下,中国的单身人口数量庞大且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晚年无人照料的风险。意定监护制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

“超单身时代”与意定监护的兴起

单身人口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4年发布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超过了2.4亿,预估2025年将突破3亿大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独居的高龄老人、单身人士、同性伴侣以及终身未育的丁克族等群体,开始思考在失去行动和自理能力后,谁能照顾自己的生活。

意定监护制度的出现

意定监护制度写在《民法典》中,指成年人在清醒时,选择一个最信任的人作为自己的意定监护人,赋予其在自己失能时处理医疗、财产等事务的权利,确保生活质量和权益得到保障,这个人可以是亲属或非亲属。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和选择意定监护,为未来提前规避风险。

年轻人选择意定监护的案例与问题

抱团养老与同伴监护

 • 丽丽与闺蜜:35岁的“江浙沪独生女”丽丽,因经历过NPD恋人的伤害,彻底放弃结婚生子的想法。她想和闺蜜抱团养老,互为彼此的意定监护人。像丽丽这样生活在大城市、性格独立、工作体面的年轻女孩,更想和亲密好友一起生活,意定监护能让她们在未来的养老生活中获得处理对外事务的合法身份。

 • 小黄和小宁:交往超过六年的小黄和小宁,感情稳定且得到双方家庭的理解和爱护。2024年春天,他们在北京办理了意定监护公证。公证过程不复杂,带上身份证,和公证员说明协议内容后签字。该公证处采用统一协议模板,主要规定医疗决策相关内容,这也是他们最为看重的部分。他们认为存款最重要,意定监护所涉及的老年生活虽距离尚远,但希望在那天来临时,对方能以顺畅的方式处理财产,保证晚年生活质量。不过,很多人误把意定监护等同于结婚证平替,季晨认为这种说法只是博流量,意定监护和结婚领证在民事关系、社会福利等方面差别很大,仅在医疗决策等少数部分存在类似,但意定监护出于情感考量有特别意义。

同伴监护的潜在问题

 • 李文与阿龙:李文和同伴阿龙相伴十五年,阿龙身体状况不好经常住院,手术同意书签字问题让他们希望进行意定监护。季晨评估两人符合公证需求,但联系双方父母时,阿龙的父母坚决反对。住院期间,阿龙家人多次想把阿龙带回家医治,指责李文“带坏”自家孩子。季晨花了一年半时间,受理并完成了意定监护。然而,公证后半年,阿龙在家人影响下,认为李文有利可图,两人的爱情消失。阿龙家人还报警说李文侵占财产,李文最终撤回指定,离开生活多年的城市,还承认自己出轨。季晨认为给年轻同伴办意定监护需谨慎,爱意泯灭后,意定监护可能变成伤害。

 • 选择同伴监护的谨慎考量:季晨在处理同伴意定监护时,对于年轻同伴会先看年纪,若两人年轻,会“办的少、劝的多”。原因包括不少年轻同伴是抱着“赶流行”和上头的心态,未认真考虑义务与责任;手术同意书签字,大部分医院认可同伴作为陪护签字,不一定需要做意定监护;两人是否有共同居住地也影响判断,这体现财产和情感关系的稳定程度以及是否有必要做意定监护。同时,进行意定监护公证前,会对伴侣的父母进行告知,以避免潜在冲突和风险。

老年人意定监护的困境与挑战

贺老的漫长寻监护之路

贺老是丧偶独居老人,有一个离婚且躲债多年联系不上的儿子。他本能地担心自己患病后无人照料,为了做成意定监护,前后经历了八年时间。他原本委任儿子的前妻作为意定监护人,但监护认定两年后,前儿媳因他的脾气问题向公证处提出解除意定监护。后来他委托过外甥女和侄子,也因类似原因,一年后指定被撤回。贺老脾气不好,情绪起伏大,这是老年群体的一大特征,意味着意定监护人会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忍受老人波动的情绪,亲人都难以忍受,何况是非亲关系。所以公证处对这样的老人进行意定监护公证时,第一步是对认定双方关系进行多方面调查和考量,包括监护人与老人的关系、照料的意愿、能否给老人送终等。
贺老与李姐的监护波折

2022年,贺老摔倒后被李姐扶起并照顾,李姐和老公还把贺老家进行了简单翻修。相处一年后,贺老想让李姐当他的意定监护人。季晨意识到此事不易,因为贺老和李姐是非亲关系,且贺老有在外躲债的儿子。季晨对贺老和李姐的关系进行核实,并告知李姐贺老的财产情况,贺老住的房子产权大部分被儿子抵债,他只有5%的产权,每月有六千退休金作为生活开支。李姐表示钱不在意,看病用医保,若贺老给报酬就收,不给也不要。然而,贺老去医院检查,结果为认知障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意定监护不能成立。在80岁的高龄老人中,有三成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这在法律上可能导致意定监护无法进行。贺老受打击后身体每况愈下,居委会找到他失联的儿子,李姐离开,贺老在儿子负责照护约一个月后离世,身边没有他生前最信任的李姐。

意定监护制度的未来展望

制度现状与完善方向

意定监护制度作为一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叶名怡教授认为,目前《民法典》中只有一款条款对意定监护进行司法解释,制度比较单薄。从意定监护的设立、执行、监督和解除的全流程都可以做完善,未来可以进一步细化国内不同地方意定监护的内容,形成一套全国统一的基础模板,明确哪些是示范条款,哪些是必备条款。
未来发展趋势与就业机会

叶名怡教授预测,虽然意定监护在现行的养老模式中还是配角,但在二三十年后,很可能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之一。以上海虹口区为例,六十岁以上老人占比近五成,目前以传统居家子女养老为主,等到8090后年老时,独身老人可能普遍,若都交由民政部门兜底,压力巨大。当意定监护成为普遍养老模式后,会带来养老行业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日本出现提供有偿监护服务的职业监护人。未来有偿监护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老年人占比高、物质条件不错,若有提供有偿监护的专业机构和公司,可由公司单位或员工个人作为监护人,监护的商业化运作或许能带来更多好处,参与监管的部门也会增多。

意定监护制度展示了把“无缘者”选为“有缘人”的可能,为年轻同伴和老年人提供了希望和温柔,尽管目前存在问题,但在老龄化少子化趋势下,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888891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 耀世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