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hatGPT养生的大叔,把自己养进了精神病病房
日期:2025-08-18 19:45:18 / 人气:26

养生大叔的离奇经历
2025年8月5日,《内科年鉴》分享了一个特殊案例:一位60岁大叔因怀疑邻居下毒前往急诊室,初步体检虽无异常,但血检显示阴离子间隔偏低,正常范围是10 - 20 mEq/L,而大叔的检测结果是 - 21。住院后,大叔展现出诸多奇葩特质,他有严格饮食限制,喝的水都是自己蒸馏的,即便渴得不行也不肯喝医院的水。
医生怀疑大叔中毒,经会诊推测可能是溴中毒,因为阴离子间隔偏低且钠离子水平正常意味着体内有大量未知阴离子。住院不到一天,大叔愈发神经兮兮,出现幻视幻听还尝试逃跑,随后被关进精神病房。经过几天电解质补充和针对急性精神分裂的药物治疗,大叔恢复正常,并告知医生自己此前有长痘、长血管瘤、失眠等症状,这些符合溴中毒表现。
溴中毒原因与AI建议
溴中毒如今非常罕见,在20世纪初因含溴化合物常被用作治疗失眠、焦虑等疾病的药物,如溴化钾、溴化锂,但过量溴会破坏神经细胞细胞膜,导致神经毒性,且人体半衰期达9 - 12天,长期摄入易积累,当时5% - 10%的精神病住院病例由溴中毒导致。1975 - 1989年FDA全面清除溴的使用后,溴中毒变得罕见。
大叔自述他是高段位养生爱好者,读到食盐(氯化钠)对人体危害的文章,发现文献大多只介绍减少钠摄入,未提及减少氯摄入。他大学学过营养学,决定亲身试验在饮食中除去氯。他通过咨询ChatGPT了解到溴可以取代氯,随后3个月从网上购买溴化钠取代饮食中的食盐氯化钠,最终导致溴中毒。
AI“内容场景”漏洞与养生误区
AI信息建议的局限性
通常认为AI缺点在于“幻觉”,即编造不存在或有错误的“故事”反馈给用户,这在医疗健康领域限制了AI落地。但大叔的案例显示,问题并非出在“幻觉”,而是“内容场景”。大叔询问为饮食健康用什么取代氯,AI给出用溴取代的建议并非瞎编,但在饮食健康这个特殊场景下,用溴取代氯是错误的,这体现了AI与用户的错配。AI虽能搜寻大量信息总结,但难以揣摩用户提问的具体应用场景,当用户陈述不清或未陈述“内容场景”时,AI可能给出本质正确却在此处错得离谱的建议。
用户自身的偏见与认知局限
作为AI用户的人可能存在很强的偏见。比如一般人看到GPT5关于取代氯的回复,食物场景中提到一般用氯化钾取代氯化钠,可能会直接关注这一条。而大叔明确想取代氯化钠中的氯,若AI回答用氯化钾,他可能觉得“文不对题”而不予考虑。这反映出当下AI很难在医学、科学领域取代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会考虑饮食里减少食盐是准确方向,因为食盐摄入过高增加高血压风险,日常饮食盐摄入普遍超标,WHO建议食盐摄入上限6克对应2.3克钠摄入上限,且食盐溶于水后钠离子和氯离子互不打扰,大叔对氯的担忧没必要。对于需要限制氯摄入的特殊情况,如肾病患者,一般也是通过减少氯化钠摄入达成,而非用另一种钠盐取代。
AI工具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大叔住院期间体内多种维生素偏低,包括维生素C、B12和叶酸。严格素食多年可能出现B12缺乏,但出现维生素C、叶酸缺乏的情况罕见,说明大叔在养生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很多人默认AI工具会缩小人与人之间的知识鸿沟,让人更聪明,但从大叔的案例来看,AI工具可能让强者更强,却让一些弱者(如缺乏专业知识、有认知偏见的养生爱好者)的处境更危险。大叔依赖ChatGPT做健康决策,最终走上更危险的养生道路,这警示人们在使用AI工具获取健康等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能盲目依赖。
作者:耀世娱乐-耀世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直播300小时后,这名主播被镜头“...08-29
- 父母邦旅行爆雷:亲子游内卷下的...08-29
- 哈佛学子的医疗 AI 传奇:从校园...08-29
- 一群援鄂医生的 “人间值得”:从...08-29